节目

一条“鲫鱼”把几名高中生“送进”清华,背后的秘密是……

所属专辑: 热点N+1
主播: 蜻蜓头条
最近更新: 2023-10-08时长: 05:31
热点N+1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据《成都商报》8月22日报道,8月16日到8月17日,第27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在长沙举行。来自29个省、市、自治区的30支代表队共240位选手参加本次比赛,其中,湖南省作为承办省份,派出2支队伍共16人参赛。

 

经过数日角逐,最终赛事产生了72枚金牌,72枚银牌以及96枚铜牌。四川代表队共获5金2银1铜。据悉,获得金牌的前50名(包含第50名)选手均入选国家集训队,这也意味着这些获得金牌的选手同时获得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保送资格。其中,成都七中和绵阳中学分别有2人获得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


 

不过,这场被众多参赛学生誉为“国决”的比赛,在近日却以另一种方式爆红网络。由于在竞赛的实验操作中,涵盖了“解剖鲫鱼”这一环节,一时间,“成功解剖鲫鱼,保送清华北大”的话题也在网络走红。这也引发一些学生家长和学科老师的不满:这完全就是对这场中学生权威赛事的误读,“杀一条鱼就进了清华北大”这种言论更是相当不负责任,这不是什么网红事件,这是严谨权威的科学赛事。

 

那么,解剖鲫鱼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场生物竞赛又是一场什么样的比赛呢?媒体联系到四川代表队中的两位队员以及绵阳中学本次竞赛的带队教练,全面还原一场真实的高水平生物竞赛。

 

本次赛事中,来自绵阳中学的付铁寒和裴望宇分别以第31名、第33名的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按照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规定,能够入选国家集训队的参赛选手均可获得保送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资格。最终,付铁寒选择了北京大学,裴望宇选择了清华大学。

 


21日,参赛结束的付铁寒已经回到绵阳。付铁寒告诉媒体,赛事总共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其中理论考试共计103道选择题,尽管理论考试全是选择题且时长为2小时,但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难度并不小,这也得到了裴望宇的证实,裴望宇告诉记者,理论考试题型虽由多选和单选构成,但内容几乎都来自国内权威生物学期刊发表的学者论文,试卷有26页之多,读懂这些论文,并选出正确答案,是需要一定生物学背景知识的。”

 

裴望宇还表示,要想在生物学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达到进入国家集训队的水平,平时所学教程至少要覆盖到生物学大学本科阶段。

 

除了理论考试,实验操作也是此次比赛中重要的一堂考试,该堂考试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30分,涵盖动物学解剖、植物学、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

 

回忆起两轮紧张赛事,两位学生均直言,生物竞赛考察的知识面涉及方方面面,考试内容的难度已远远超出高中所学的生物教材。

 

近年来,通过五大学科竞赛获得名校保送资格或是降分录取的学生时常出现在公众视野,这次则因为“解剖鲫鱼”这一话题,将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推上了风口浪尖,网上也出现了《50名高中生靠解剖鲫鱼上北大清华》等文章,一些网友甚至调侃称:“清华北大欠杀鱼大叔一张文凭”。

 

面对“走红的鲫鱼”,两位学生直言:“网络上的这些言论存在误解,不过大伙调侃开心一下,也不必过多当真。”

 

裴望宇告诉记者,在本次实验操作考试中的动物学解剖部分,的确有一道题为“解剖鲫鱼”,但并非网上所言的“杀条鲫鱼就完事”, 她介绍,整个过程中考生要对鲫鱼进行外形观察,并将实验题目给出的9个标签,正确贴在鲫鱼的相应位置,然后再对鲫鱼进行解剖。而解剖的目的是剔除鲫鱼肉,然后正确找出题目中给出的五块鲫鱼骨头。“基础好的同学应该还是能够辨认出五块骨头的位置。”


裴望宇认为这道题的难度主要不在于找骨头,而是解剖技巧,因为在解剖过程中,很容易将骨头碰断。”除了解剖鲫鱼,实验题也有关于昆虫的实验、对动物行为的实验等等,解剖鲫鱼占分其实并不大。

  


说起网传“解剖鲫鱼报送北大、清华”一事,绵阳中学参加生物竞赛学生的教练张洪忠老师直呼“不可能”。“解剖一条鲫鱼就能报送北大、清华?这完全是不可能的,即使把鲫鱼完全解剖好,也根本不可能。”

 

“解剖鲫鱼是动物生物学里面的一部分,而且只占动物生物学部分分值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解剖鲫鱼所占实验部分的分值最多只有十分之一。”

 

所以,解剖鲫鱼保送清华就是网络上的一种自乐调侃,想上名牌大学还是要靠实力的。 感谢收听本期节目,更多热点,敬请锁定热点N+1。(文稿整理源自:成都商报) 

​​

文字编辑:徐睿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