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诈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近年来,电诈已成为全球性毒瘤,不仅威胁个人财产安全,更通过新型资金转移手段(如购买烟酒、黄金或手机)渗透日常生活。普通商户因接收诈骗资金导致银行账户冻结的案例频发,即使未直接受骗者也可能成为受害者。电诈园区在东南亚地区猖獗运作,甚至出现绑架胁迫受害者参与诈骗的极端事件,凸显电诈毒瘤的全球治理迫在眉睫。
美国制裁与跨国合作需求
美国财政部近期宣布对缅甸、柬埔寨等地的电诈集团实施美元制裁,切断其资金链。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因电诈损失超100亿美元,同比增长66%。尽管美国通过财政手段打击电诈集团,但其仍依赖星链系统维持通信,引发技术滥用争议。美国议员呼吁科技企业配合制裁,阻断电诈集团的技术支持。
中美联合打击的可能性
电诈毒瘤的全球化特性要求各国协同行动。中国通过边境合作打击东南亚电诈园区,而美国凭借美元制裁优势可限制电诈资金流动。若中美联手推动全球打击电诈行动,结合技术封锁与资金管控,或能更有效铲除这一毒瘤。然而,电诈集团不断升级的犯罪手段和跨境复杂性,仍对国际合作构成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