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战胜利后,文物学者王世襄受国民政府委派,担任“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负责追讨战时流散文物。他返回北平后,通过联络古玩商人获取情报,成功锁定德国商人杨宁史通过禅臣洋行收藏的127件战国青铜器文物,并在宋子文协助下克服军方阻力,将这批故宫馆藏珍品追回。
1946年,王世襄接收溥仪遗留天津的文物时,发现其私藏于保险柜中的千余件故宫珍宝,包括商代玉器、宋元书画等,部分文物与故宫原存宝匣完美契合。这一敌占区文物回收行动,填补了清宫旧藏的重要空缺。
同年,王世襄赴日本执行流散文物追索行动,成功运回被日军劫掠的中央图书馆善本古籍。但受限于驻日美军阻挠及日方资料损毁,追查其他文物下落及索赔工作未能完成。他因不满代表团腐败风气,于1947年提前回国。
王世襄凭借专业学识与灵活策略,在北平、天津、东京三地展开文物追讨,为国家抢救大批珍贵文化遗产。其经历亦折射出弱国文物保护的艰难,凸显国家实力对文化主权维护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