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2070、战火中的青春1丨卢沟桥事变背后,还有千万学生党在战斗!

主播: 程涵729
最近更新: 2天前时长: 24:38
1039动听天下——最好听的历史照进现实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卢沟桥事变历史背景

# 学生兵浴血抗战

# 29军学兵训练课程

# 南苑保卫战惨烈牺牲

# 北平青年救亡运动

# 战地服务团物资支援

# 传统武术大刀战术

# 汉奸潘玉桂叛变事件

# 同林阁南苑突围战

# 北平市民抗战募捐

卢沟桥事变与抗战爆发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呼吁全民族抗战。北平青年学生成为抗战洪流中的重要力量,其中29军军事训练团学员以学生兵身份参与前线防御。
学生兵训练与南苑保卫战
29军军事训练团成立于1936年,学员接受传统武术劈刀、刺杀及军事课程训练。卢沟桥事变后,学生兵被紧急武装,驻守南苑阵地。日军以坦克、重炮发起进攻,学生兵以十命换一命的代价打退三次冲锋。因缺乏实战经验及体能劣势,近千名学员在肉搏战中牺牲,南苑保卫战成为平津地区最惨烈战役之一。
后方支援与青年救亡运动
北平青年通过三次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组织募捐行动,完成“万条麻袋”“万件背心”等物资筹集。战地服务团将药品、食品送往前线,学生团体还开展文艺宣传、战地救护和化学战防御教学。市民、工人、商户积极响应,形成全民支援前线的局面。
历史意义与精神传承
卢沟桥抗战中,学生兵以热血诠释家国担当,军训团团歌“复兴民族,振国魂”成为精神象征。青年群体通过前线奋战与后方支援,为民族存亡注入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事迹在《劳军》刊物及诗歌、歌曲中广为传颂,成为抗战史中“战火淬炼的青春”典范。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