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抗战时期重庆话剧成全民武器,造就话剧黄金时代

所属专辑: 焦点时刻
最近更新: 4小时前时长: 04:18
焦点时刻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抗战时期文艺创作高潮

# 重庆话剧全民参与热潮

# 话剧黄金时代艺术成就

# 郭沫若历史剧时代悲愤

# 屈原公演山城文化盛况

# 戏剧运动抗战宣传力量

# 重庆雾季公演创新实验

# 抗战话剧大众文化形态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全国戏剧运动的核心阵地。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屈原》通过《雷电颂》等经典场景,以“时代悲愤之音”引发全民共鸣。该剧在重庆国泰大戏院首演期间引发观剧热潮,观众达三万两千人次,形成“山城文化盛况”,甚至有人专程跨省观剧。郭沫若为此创作的诗歌,进一步强化了戏剧的感染力。
在周恩来总理的推动下,重庆利用每年十月至次年五月的“雾季”开展大规模“雾季公演”,规避日军空袭风险。这一创新实验促成一年一度的“雾季公演”机制,吸引电影明星转入话剧领域,提升了作品质量。1941年,《大地回春》等118部作品在轰炸间隙上演,曹禺、陈白尘等剧作家的经典作品将话剧从“小众艺术”转化为“全民武器”。
抗战话剧通过《虎符》《孔雀胆》等作品,歌颂爱国精神与正义信念,成为特殊时期的大众文化形态。重庆抗战戏剧博物馆如今通过经典复排、跨时空戏剧体验等活动,延续这一“话剧黄金时代”的艺术成就,吸引新一代观众了解抗战时期戏剧运动的宣传力量与社会价值。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