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赶海热潮生态影响引发关注。社交媒体推动下,游客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赶海内容,从观看转向亲身体验,催生大量以家庭为单位的赶海活动。部分景区为迎合游客“收获需求”,在海滩生态保护措施缺失的情况下,投放人工养殖的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生物,如南方扇贝、热带石斑鱼等,导致生态失衡。
商家不规范行为加剧生态压力。例如,使用地笼网生态威胁工具“绝户网”,破坏水生生物资源;投放死亡海鲜误导游客,埋下健康隐患。科普专家指出,赶海商业化隐患不仅扰乱海洋生态系统,还让活动失去观察自然的本质价值,部分家长过度强调“收获结果”,忽略对儿童的环境教育引导。
针对生态保护与游客体验的平衡,专家提出需建立科学增殖放流管理机制。山东大学学者强调,增殖放流需严格筛选物种和数量,避免破坏种群结构。同时,建议通过海滩环境容量评估限制赶海人数和工具使用,推行许可证制度,将赶海与游客赶海教育引导结合,转化为公益性环保活动,回归敬畏自然、尊重生态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