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话卡充场兼职招聘信息引发关注,部分兼职以高额报酬吸引用户批量办理实名电话卡,形成电话卡灰色产业链。调查发现,犯罪团伙通过冒充运营商工作人员,以“充场送礼”等名义诱导农村老人、求职者提供身份证信息,完成实名电话卡批量注册。这些卡被截留后,用于虚拟号码违规注册或转卖至第三方,成为电信诈骗、洗钱等黑灰产业的工具。
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尤为突出,多地出现公民身份信息盗取案件。例如,上海某犯罪团伙通过摆摊骗取6317名农村老人身份信息,非法获利176万元。法律人士指出,参与充场兼职或被动提供信息的市民可能面临帮信罪法律风险,甚至因名下电话卡涉案承担信用惩戒等后果。
针对电话卡犯罪产业链,监管措施亟待完善。反电信诈骗法规定,提供5张银行卡或20张电话卡即可构成犯罪。律师建议,平台应强化实名审核加风险提示机制,通过人脸识别风险阻断虚假注册。同时,公众需警惕“充场送礼”等套路,避免因小利泄露身份信息,防范卷入灰产监管升级机制下的法律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