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师指出,学术研究中容易陷入“自我视角”的局限,过度关注论文发表受阻、导师认可度低等问题,却忽略他人认可的核心在于“学术研究中的自我价值实现”。他强调,真正的价值源于“科研领域的不可替代价值”,即选择多数人难以完成的复杂课题,而非通过简单重复劳动获取认可。
通过类比追求异性的逻辑,他提出“学术成果的吸引力法则”:导师或同行不会因论文数量或表面勤奋而认可成果,关键需展现独特学术贡献。若仅重复基础工作,如数据模拟或常规仿真,可能导致“论文写作的自我怀疑内耗”,削弱研究竞争力。
针对科研困境,于老师建议选择“科研突破的困难路径选择”,如严格把控研究质量、突破技术瓶颈或创新理论框架。这些路径虽需克制短期收益、承担风险,却能建立长期学术优势。最终,他呼吁研究者避免自我怀疑的消极循环,通过持续攻克难关实现学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