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错杂与转化
虚实错杂指虚证与实证并存,如“实中夹虚”和“虚中夹实”。例如“热结伤津”表现为高热(实)与口渴尿少(虚)并存,需清热与滋阴兼顾;脾虚水肿则需健脾与利水同施。虚实转化强调病程演变,如高热伤阴(实转虚)或久病致实邪内生(虚转实),需通过病理机制判断治疗方向。
虚实真假与阴阳失调
真寒假热(阴盛格阳)表现为四肢厥冷、下利清谷伴面颊泛红,本质为寒盛逼阳外浮;真热假寒(阳盛格阴)则见身热烦躁与四肢厥冷并存,本质为热邪内闭。阴阳格拒属危重病机,需通过寒热表现与脉象鉴别。亡阴亡阳为阴阳离决的危候,亡阳以冷汗淋漓、脉微欲绝为特征,亡阴则以汗热黏稠、脉躁无力为标志。
阴虚阳虚与气机失调
阴虚证候以五心烦热、骨蒸潮热为虚热表现;阳虚证候则见畏寒肢冷、下利清谷等虚寒特征。气机失调涵盖气滞、气逆等运动异常,与脏腑功能减退相关。例如气虚属气量不足,而气机失调则涉及气的升降出入紊乱,需通过中医辨证明确治疗重点。
病案分析与术语运用
通过“热结旁流”等典型病案,强调虚实真假鉴别的重要性。如热结肠胃导致下利清水,需通腑泄热而非止泻;脾虚腹胀需补气而非破气。阴阳格拒与亡阴亡阳的术语需结合临床表现准确运用,以反映病机本质与危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