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围绕中药文献分类及典籍展开。一次文献原始研究成果包括专著、期刊论文等原始资料,如学位论文属于此类;二次文献整理分类规则通过书目、题录整理原始文献;三次文献综合分析编写则是对专题文献的系统分析,如综述、百科全书。
医学典籍诊断治疗基础部分重点解析《黄帝内经》作为最早中医典籍,提出三因制宜原则;《伤寒论》确立六经辨证外感病纲领,被尊为“方书之祖”;《金匮要略》开创内伤杂病辨证体系,与《伤寒论》合称《伤寒杂病论》。
本草典籍中药分类依据中,《神农本草经》最早按三品分类法药物毒性分级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经集注》首创自然属性分类法;《新修本草》为第一部官修本草,图文并茂;《本草纲目》集历代本草大成,载药1892种。
方书典籍方剂组合应用涵盖《肘后备急方》急救手册性质,《备急千金要方》提出大医精诚医德核心思想,《外台秘要》收录民间验方,《普济方》收方最多达6万余首。
炮制典籍药物加工技术部分,《雷公炮炙论》为第一部炮制专著,《炮炙大法》提出雷公炮制十七法,《修事指南》系统总结炮制工艺,三者构成炮制学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