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本月正式实施的《管线管理办法》首次将规划、建设、管理和养护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新规要求管线单位编制年度管线建设计划,由市住建委统筹协调,通过施工计划综合平衡,对项目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判定,优先合并同路段工程,减少重复施工。徐汇区在天平路架空线入地工程中,通过统筹电力、燃气等多单位协同作业,利用废弃管道作为主通道,实现了“一次沟槽、多管铺设”,有效缩短工期并降低施工影响。
在施工统筹机制方面,上海结合架空线入地工程、燃气管道改造工程等实践经验,建立了区级建设管理部门牵头的定期会商制度,确保多部门协同作业。例如,燃气企业通过联动道路大修、雨污分流等项目同步施工,减少重复开挖,提升效率。
新规还提出推广标准化综合管廊建设,重点布局于五个新城、东方枢纽等区域。通过管廊模块化生产技术,采用工厂预制构件,降低建设成本和周期。市住建委表示,这一技术既能提升地下空间集约化水平,又可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高密度城市更新提供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