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名为“淘金米”的黄金大米艺术展引发争议。艺术家杨烨鑫将500克黄金制成一千粒黄金打造的大米,混入五吨普通大米中,打造出占地200多平方米的粮仓艺术装置。展览允许参观者参与淘金寻宝活动,找到的黄金可带走,但现场出现游客为淘金将大米踩踏的现象,导致浪费粮食争议。
杨烨鑫回应称,五吨混合大米后续不会作为食物消耗,而是以艺术品形式保留。其创作初衷是通过黄金欲望诱饵与普通大米的对比,隐喻物质追求与生命本质回归的冲突。然而,央广网发文批评称,展览实际效果偏离艺术表达,公众更多聚焦淘金寻宝活动,甚至以践踏粮食的方式参与,与粮食安全主题背道而驰。
网络热议粮食浪费的焦点集中在艺术形式与现实的矛盾上。尽管艺术家试图用五吨普通大米和黄金打造的大米引发对物质价值的反思,但多数观众行为暴露出对粮食安全的漠视。这场黄金大米艺术展的争议,折射出艺术表达与社会议题结合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