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连续高温天气导致上海本地大闸蟹上市时间推迟约20天,但松江地区通过科学养殖松江模式,实现了产量与品质双提升。当地采用耐高温水草种植技术,在蟹塘中密植轮叶黑藻和苦草,形成覆盖率达70%的“水下森林”,结合底部增氧系统,将水温稳定控制在33℃以下,为河蟹提供天然遮阳与高溶氧环境。
为应对极端气候,养殖户选用抗逆河蟹选育系——江海二十一改良品种,该品种通过多代基因筛选培育,耐热性显著增强。在高温蜕壳应对措施中,蟹农采取少喂多餐策略,配合智能溶氧监测设备实时调控水质,确保第五次蜕壳关键期的存活率。
精细化管护贯穿整个养殖周期,无人机精准投喂技术使饲料分布更均匀,保障大闸蟹营养均衡。最终,松江产区五两公蟹、四两母蟹占比达75%,平均规格超过半斤,创下高温年份的产量新高。专家指出,水草覆盖率与智能设备协同作用,是维持蟹塘生态平衡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