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排放概念及核算框架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提出的“避免排放”概念,指因市场对特定产品或流程的响应间接实现的减排。该概念在气候信息披露领域逐渐成为焦点,需通过系统性核算与报告方法进行评估。
核算步骤与时间框架
WBCSD和NZI的指南提出五步核算流程。第一步需确定评估时间框架:若企业销售解决方案,需以前瞻性为基础,评估其全生命周期避免排放;若涉及租赁或运营服务,则按年度跟踪实际排放与参照情景差异。时间框架需与碳排放核算保持一致。
参照情景界定与模式选择
参照情景的界定需基于市场环境,选择“新需求”或“现行需求”模式。例如,低碳建筑参照同类建筑平均水平,而改造项目需区分监管或市场需求驱动,选择替代系统或合规方案作为基准,确保情景可信度。
核算方法与技术要点
核算方法包括结果法和归因法。结果法考虑市场中介效应(如反弹效应),但数据复杂;归因法假设产品完全替代,计算简单但忽略间接影响。指南允许混合法,但要求企业明确方法选择理由,并保持计算一致性,包括功能单元统一和与碳排放核算的衔接。
重复计算与价值链影响
避免排放核算允许价值链上的重复计算,因不同主体对减排贡献各异。例如,某解决方案可能成为另一脱碳方案的组成部分,需分别核算其影响。这种机制鼓励多方协作,共同推动全球净零目标,但需明确披露边界以避免混淆。
实施要求与披露原则
企业需披露方法选择依据、参照情景假设及数据来源,确保透明度。同时,需定期更新评估,反映市场动态和解决方案实际效果,以支持长期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