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应老师提出“选择自我”这一命题时,强调其与日常选择(如选择衣物)的本质差异。自我选择的内在复杂性在于,当“自我”成为选择的主体而非对象时,选择行为本身与个体的身份紧密交织,难以用简单的逻辑拆解。
关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比喻局限,文中以“树林中选路”的意象为例,指出这种类比无法完全映射现实。因为人生道路的选择不仅是外在行为,更会反向塑造自我与选择的双向影响——个体的抉择既是自我的一部分,又持续重构自我。
进一步探讨中,作者提出“自我”的形成并非仅依赖主动选择。被抛入的不可控因素(如原生家庭、故乡、偶然遭遇)往往以非预设的方式参与构成自我的外部关联性。这种被动性与主动性的交织,揭示了自我本质的深层矛盾:既受制于无法割舍的“被抛入”背景,又在动态选择中不断生成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