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堤岸的静默人群形成独特的社会图景。半大少年们的喧闹与独自面对江水的沉默男性形成对比,偶尔出现的独自来外滩的单身女人因异于常规而引发猜测。她们的深蓝布衣与1930年代上海小瘪三的形象交织,让人联想起东方昌记的欧洲神话中那些消失的旗袍女郎,如今只剩黄浦江自杀传言在民间流传。
巴恩斯通在《中国摄影集》中记录了中国人无姿势的身体特征。面对照相机快门时,外滩居民笨拙而自然的反应折射出上海底片摄影文化中的淳朴特质。人们穿着整洁衣物,带着樟脑丸气味,以近乎天真的姿态面对镜头,与欧洲游客回忆录中的描述形成时空呼应。
外滩太极拳晨练传统始于1960年代。每日清晨,中老年居民带着菜篮和布包聚集低岸,跟随流动的拳师习练养生之道。这群上海人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既体现在破搪瓷盆里种植的吊兰,也体现在沉默打拳时透出的不肯将就的韧性,成为动荡年代里外滩最恒定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