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增速放缓,中国部分城市进入收缩阶段,人口持续减少导致行政区划逆向调整成为新趋势。民政部提出优化人口收缩地区行政区划设置,通过撤区复镇、区县合并等方式提升行政资源配置效率。此类调整旨在解决原有区划与人口规模不匹配导致的财政负担加重、事权财权失衡等问题。
收缩型城市数量持续增加,人口流失严重的中小城市及县城面临房地产衰退、财政收入减少等压力。山西、黑龙江等地率先试点机构改革,通过精简编制降低财政负担;同时,伊春、潮州等地区通过撤并街道、恢复乡镇建制等逆向调整,适应人口向中心城区集中的空间格局变化。这类调整不仅缓解管理压力,还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以灵活制定发展政策。
尽管逆向调整可能引发对地方发展前景的担忧,但其本质并非倒退。乡镇建制的恢复可增强基层治理灵活性,而收缩型城市需结合机构改革与产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创造就业机会、优化营商环境是人口恢复的关键。未来,区县合并、撤街设镇等调整将更普遍,成为应对人口收缩的重要治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