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经历丧亲之痛的年轻人,走不出人生的潮湿

所属专辑: 深度观察
最近更新: 3小时前时长: 20:20
深度观察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长期持续的哀伤反应

# 延长哀伤障碍诊断标准

# 心理支持专业服务

# 年轻丧亲者群体

# 身份认同危机干预

# 预期性哀伤应对策略

# 沉默的流行病社会现象

# 哀伤辅导专业支持

# 哀伤反应身心症状

# 哀伤研究学术成果

剑桥大学研究表明,每例死亡会影响九人,我国每年超九千万人经历哀伤心理体验,其中8.9%面临延长哀伤障碍风险。这种持续且难以缓解的哀伤反应,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需要心理支持专业服务的心理健康问题。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李云云通过长达十一年的哀伤研究,揭示年轻丧亲者群体在身份认同危机干预中的独特困境。
李云云访谈44位10-30岁失去父母的年轻丧亲者,发现他们的哀伤如同沉默的流行病社会现象。这些经历者既不被视为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又缺乏应对预期性哀伤应对策略的能力,常陷入长期持续的哀伤反应。部分研究对象甚至出现病理性延长哀伤障碍诊断标准症状,需通过哀伤辅导专业支持重建生活秩序。
研究揭示东西方文化对哀伤反应身心症状处理的差异:西方强调从个体获益角度寻找哀伤研究学术成果,而中国丧亲者更注重对逝者的情感联结。研究建议社会提供安全空间接纳哀伤,避免简单化的"节哀顺变"劝慰,提倡通过具体行动陪伴,如共同追忆逝者生前故事,用肢体接触传递支持。
对于符合延长哀伤障碍诊断标准的人群,建议在丧亲六个月后寻求心理支持专业服务。研究强调哀伤是爱的延续,与哀伤共处的核心在于接纳身份认同危机干预过程中的反复崩溃,并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能逐渐获得应对哀伤反应身心症状的韧性。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