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种被称为“辛者库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引发热议。这类幼儿园以劳动课实践为核心,要求儿童参与劈柴、生火、烹饪、缝补等自给自足活动,甚至模拟“特种兵训练”进行户外障碍赛跑和匍匐爬行。其强调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温室式精英教育形成鲜明对比。尽管被调侃为“苦难教育”,但辛者库幼儿园热潮中,家长争相报名,部分幼儿园入学名额已排至后年。
中产家庭的教育选择正在分化。一方面,对标国际的蒙氏园通过高师生配比和双语教学吸引高端群体,但年均20万的高昂学费被质疑为“教育焦虑税”。另一方面,公立辛者库幼儿园以劳动课实践和户外必修课为特色,成为蒙氏园的平价替代,学期费用仅数千元。这种转变反映了家长对“卷王幼儿园”内卷的反思——例如上海部分幼儿园将AMC竞赛幼儿启蒙课程提前至大班,以升学为导向,年收费超25万,却伴随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教育理念的争议背后,是家长对“快乐童年”的重新定义。越来越多中产家庭认为,劳动课实践和户外活动比传统课桌学习更能培养创造力和生活技能。与此呼应的是,部分高端幼儿园开始将70%课程移至户外,通过爬山、耕种等活动替代学科训练。这种趋势虽被批评为“没苦硬吃”,但支持者认为,自由探索的环境符合儿童本能,而非鼓吹吃苦教育。从“赢在起跑线”到“健康托底”,中产教育正在经历缓慢而深刻的价值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