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他的《道德经》是春秋时期的哲学家李尔尔所著,被誉为万经之王。这本书对中国历史、哲学、科学、政治和宗教产生了深刻影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之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最多的文化名著。它讨论了修身、治国、用兵和养生等方面,主要针对君王和国家治理方法。同时,《道德经》也是中国文化内圣外望的源头,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并赢得他人信服追随。老子勤于思考,渴望知识,并在太学中广泛学习天文地理、人伦、诗书艺礼乐等领域。他后来成为周朝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丰富了自己的学识并成为文明天下的学者。老子代表道家学说,强调人的自然性,与儒家思想有所不同。他认为万物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不需要人为干涉。因此,他选择隐居远离国家政治而不是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