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辅政大臣萧望之因遭宦官石显构陷,被指控结党营私、离间皇帝与外戚关系。石显利用汉元帝刘氏优柔寡断的性格弱点,建议以“请谒者召致廷尉”名义将其下狱。这一流程实为下大狱的代称,但刘氏因政治经验匮乏未能识破,导致萧望之及同僚周堪、刘更生被贬为庶人。
石显凭借揣测上级心思的权谋手段,借刘氏维护帝王颜面的心理,推动诏书颁布将萧望之去职。其阴贼睚眦必报的性格促使他持续打压政敌,尽管刘氏事后试图恢复萧望之的关内侯爵位,但石显以“保全帝王威信”为由阻挠,仅允许萧望之担任虚职。
刘氏反复无常的决策暴露其性格缺陷,既依赖石显理政才能,又因心软试图修正错误。石显则通过明晰法令的行政能力巩固权力,成为实际掌控朝政的宦官集团代表。这场围绕辅政大臣制度的斗争,最终以萧望之政治生涯终结、皇权被宦官架空的悲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