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肖八(三)史纲分析题第36题

最近更新: 2024-05-18时长: 02:14
24肖四、肖八分析题精简带背(磨耳朵)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肖秀荣冲刺八套卷,卷三史纲分析题第36题精简带背

问题1,当年毛泽东为什么要强调“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1.提出背景(怎么来的):当年毛泽东提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是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具体展开说明反面的经验教训):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足,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走了些弯路,特别是1931年开始的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错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

2.是什么(把两者结合起来):毛泽东提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也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是照搬照抄、生搬硬套。这在当时具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问题2,现在我们为什么又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

1.“第二个结合”是什么+为什么要结合:现在我们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因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2.为什么能结合(两者高度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虽然它与马克思主义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

3.“第二个结合”带来的好处:“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使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有了更深厚的底蕴和更自由的创造空间。

4.我们应当如何做: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这是又一次思想解放。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