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人物起源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的三块银元,见证了重庆江津人肖林作为“红色掌柜”的传奇故事。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实施经济封锁政策,切断解放区物资供应。周恩来指示肖林开辟经济战线,以商人身份开展隐蔽斗争,为党筹措经费。
早期经历与思想转变
肖林出生于江津贫寒家庭,早年受进步思想影响,参与学生运动。1936年进入民生公司,结识卢作孚并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秘书身份潜伏,为党提供经济情报。
经济战线与华裔公司
1941年,肖林夫妇以“恒源字号”起家,后创立重庆大生公司,通过贩运物资打破经济封锁。1946年转战上海成立华裔公司,与山东解放区合作运输黄金,并巧妙将元宝铸成金条规避风险。周恩来强调广交各界人士,肖林通过国民党高层关系为华裔公司争取保护,使其成为党在上海的地下金库。
贡献与历史意义
至1949年,肖林累计上缴黄金十二万两及千万美元资产,仅留三块银元作为纪念。其廉洁奉公精神品格贯穿始终,在无人监督环境下仍坚守原则。华裔公司为解放战争提供巨额经费,包括支援工人罢工的三亿法币。
解放后与精神传承
上海解放后,肖林历任多个经济管理职务,始终清正廉洁。三块银元作为革命文物,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出淤泥而不染的象征,其事迹通过重庆好故事传扬,彰显隐蔽斗争与经济战线对革命胜利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