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围绕AI技术对媒体行业的影响展开讨论。团队成员以DeepSeek文本生成为例,分享了AI写作辅助工具的实际应用体验。陶子提到,尽管AI能快速完成基础稿件,但在涉及真实采访观察类内容时,易出现虚构与事实误差,需人工反复修正;而孟琪则强调,AI写作效率提升显著,但深度分析仍需人类作者独特价值的介入。
团队认为,AI工具使用策略的核心在于“驯化工具”。小小指出,AI擅长框架搭建与语言润色,但创意和差异化思维仍需人类主导;金铭则将AI定位为“知识型实习生”,可辅助整理资料,但无法替代真实采访中的思想碰撞。此外,AI生成的文本常带有“高考作文式”的矫饰风格,需人工干预以贴近真实语境。
关于AI时代职业焦虑,成员观点呈现分歧。部分人认为,依赖AI可能导致基础脑力劳动者被淘汰,但静敏提出,技术本质是推动行业进化而非完全替代。团队一致认为,内容创作差异化需结合生活体验与独立思考,未来趋势应是“人机协作系统”,而非单向替代。
最后,讨论延伸至技术对人文价值的冲击。AI虽能模仿文本风格,却无法复刻真实情感与生命体验。成员呼吁,在利用AI工具提升效率的同时,需保留感知世界的主动性,避免陷入“技术幻觉”,将写作视为表达与思考的延伸而非单纯生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