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海内东经》中记载了岷江、浙江、庐江三条水系的源流及地理特征。岷江由首大江(主流)、北江、南江三条支流组成:首大江发源于汶山,北江源于漫山(一说蒙山或巨山),南江发源自高山(崇乃山或大雪山)。高山位于成都西侧,岷江最终在长洲南(今江苏如皋东沙洲)入海。
浙江被考证为钱塘江,发源于三天子都山(或称三天子鄣山),位于古代蛮人聚居地东部、闽地西北,其入海口位于汉代鱼记县南(今杭州一带)。庐江则存在不同说法,一说为江苏芦源水,另一说为安徽清弋江,其支流在彭泽西(或鄱阳湖)汇入长江,部分文献记载与“三天子张山”相关。
文中对山脉名称及古代地名的演变进行了辨析。如“高山”在成都西的具体位置存在崇乃山与大雪山之争;“长洲”对应江苏沙洲;“鱼记”为汉代杭州旧称。三天子都山等名称的考证反映了古代地理命名的复杂性,与现今常见的单字或双字山名(如峨眉山、青城山)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