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信君向希写抱怨文信侯(吕不韦)对其无礼,指责秦国派官员到赵国任职时未给予足够尊重,并认为文信侯的行为“绝无大福”。建信君强调自身高位却受辱,突显战国时期礼义之争的紧张关系。
希写以商人买卖策略对比回应,提出执政者应效仿良商“实贵而卖”的智慧,而非纠结于表面礼数。他进一步引用周武王伐纣典故,指出周武王成功因实力取胜,而非依赖礼义形式,暗示建信君与文信侯的权力抗衡需以实际能力为基础。
希写直言建信君无法与文信侯相抗,根源在于实力悬殊。文信侯凭借秦国权势可予取予求,甚至威胁赵国安危,而建信君仅指责对方“少礼”并无实际意义。最终,希写劝谏建信君认清局势,避免因无谓争执招致更大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