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小伟在《重评石头记典藏版》中提出,《红楼梦》暗含对清朝历史的影射。第三十三回中,王夫人因宝玉受罚而哭诉“若贾珠活着,死一百个宝玉也无妨”,暗示嫡长子贾珠在家族中地位特殊。结合历史考证,贾珠被解读为影射康熙嫡长子承祜,其早夭成为康熙帝的终生遗憾。
康熙八年,孝诚仁皇后诞下嫡长子承祜,其聪慧深得康熙喜爱,却在四岁时夭折。康熙十三年,皇后因难产生下嫡次子胤礽后去世。康熙将情感转移至胤礽,于其周岁时破格册立为太子,并选择承祜生辰日举行册封大典,以此凸显承祜在其心中的特殊地位。
书中“传国玉玺”象征太子身份,贾宝玉的原型被指为胤礽。承祜夭折事件与贾珠早逝形成对应,折射出清朝皇室对嫡长子继承制的重视,以及皇子夭折现象对帝王情感与权力传承的深刻影响。孝诚仁皇后早逝、康熙册封太子典礼的日期选择等细节,进一步强化了《红楼梦》与清宫史实的隐喻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