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轻话题|第5期 你知道「文化语码」吗?

主播: 叨叨年糕
最近更新: 16小时前时长: 05:37
叨叨年糕陪你聊天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叨叨年糕陪你聊轻话题。大家好,我是本期值班主播——叨叨。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我最近学到的新词「文化语码」。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熊逸老师的《熊逸讲资治通鉴》里;可以说「文化语码」是熊逸老师讲资治通鉴系列课程的高频词。几乎每隔几讲,熊逸老师就会说:“XXX 成了一个文化语码”“XXX 暗含着一个文化语码”,或者“这是 XXX 贡献的又一个文化语码”。

这门课我基本当历史故事在听,很少去翻配套文稿。起初我也不知道「文化语码」这个词到底是哪4个字,但靠上下文也能听懂,大概就是类似于典故、成语的出处的意思。直到有一天,我心血来潮,查了一下,顿时觉得,哇,这个词好高级,一听就是文化人用的,文化就是大家熟悉的那个文化,语就是语言的语,码就是密码的码。

「文化语码」是语言学、文学及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指在特定文化系统中长期沉淀形成的、能引发固定联想的语言符号或意象。这些符号承载着历史、哲学、情感等深层文化内涵,成为同一文化背景人群的共通理解媒介。

比如“龙”:现实里并不存在,但一提你脑袋里就有形象,高大威猛,甚至还权势、正义挂钩——这就是中华文化里的“龙”语码,与西方的 Dragon 是完全不同的。

再比如,一提“牛郎织女”,大家马上联想到爱情。

还有些历史场景本身成了语码,“项羽不肯过江东”“屈原投江”,一说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

但是,「文化语码」之所以让我觉得很高级,是因为它是有门槛的。简单地说,文化语码就是:懂它背后历史和文化的人一眼秒懂,不懂的人看了只会一脸问号、一头雾水。

比如,我感觉老外一定不能知道“金屋藏娇”和“长门弃妇”都讲的是一个人的故事。

又比如,其他省份的人大概率不知道上海人的文化语码。这还蛮有意思的,说一个人门槛精,就是说一个人精明,竟然是来自于洋泾浜的英文发音门槛就是Monkey,门槛精其实就是说一个人像猴子一样精明。你看,这里的猴子又何尝不算是一个文化语码呢。类似的,发嗲,竟然也是来自于英文,嗲就是Dear,亲爱的、可爱的,于是发嗲就引申为撒娇。

还有更多的文化语码,真的文化人才能理解。比如,《熊逸讲资治通鉴》中提到的,贡献文化语码最多的历史人物之一,估计就是司马相如了。熊逸老师统计了一下,司马相如一生贡献了12个典故。我报,你听,这其中你能知道几个?

  • 和卓文君恋爱故事中诞生的文化语码:就有1.“凤求凰”,是他在和卓文君初见时谈的曲目;这个名场面就是2.“琴挑文君”,“琴心”指从琴声当中表达的情思;卓文君听了这样的琴声,就和司马相如私奔了,就是3.“文君夜奔”;私奔后到司马相如家,发现他家什么也没有,就是4.“家徒四壁”;穷咯,大小姐出身的卓文君只能和司马相如一起在酒馆里招待客人,就是5.“文君当垆”
  • 其他的还有“杨意不逢”、“犬子”、“子虚乌有”、“千金买赋”等

有些听过,有些没听过,但我都不知道出处是司马相如。今天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文稿里扫一眼。

所以,可能我觉得「文化语码」这个词高级,也是源于我对成为文化人的向往,是「士」追求的方向之一。

另外,我还在想,是不是现在我们正在创造的词,如今的网络热词未来会不会变成新的「文化语码」。比如说,“996”,起源于21世纪初,互联网企业高速发展的时代,指“早九晚九、一周六天”的工作制度,反应企业压榨员工,员工内卷的时代背景。哈哈哈哈,是不是也有那个味儿了。

好了,今天就分享了我最近学的新词「文化语码」,希望大家能够积累越来越多的「文化语码」,与历史典故不期而遇,丰富自我的内心。

那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参考:

  • — 华夏传统中象征皇权与吉祥的想象神兽,与西方“恶龙”形象大异其趣。
  • 牛郎织女 — 七夕鹊桥传说里的星宿情侣,用来指代忠贞却受阻隔的爱情。
  • 项羽不肯过江东 — 项羽宁死不返东吴的悲壮选择,借喻不愿苟且偷生。
  • 屈原投河 — 屈原创作《离骚》后投汨罗江殉国,成为端午节文化渊源之一。
  • 金屋藏娇 / 长门弃妇 — 汉武帝对陈阿娇由宠至弃的对照故事,映射盛衰无常。
  • 凤求凰 — 司马相如以琴曲示爱卓文君,后指才子佳人的求婚典故。
  • 琴挑文君 — 凭琴声暗示情意、挑动芳心的浪漫场景,同源司马相如故事。
  • 文君夜奔 — 卓文君夜里私奔司马相如,象征女子勇敢追爱。
  • 家徒四壁 — 司马相如自嘲家贫仅余四壁,现泛指家境极度贫困。
  • 文君当垆 — 卓文君亲自站柜卖酒养家,喻夫妻同甘共苦或女子勤劳。
  • 杨意不逢 — 文人自叹才华无遇的成句,常见出处存疑。
  • 犬子 — 古人谦称自己儿子的敬辞,用“犬”自贬。
  • 子虚乌有 — 出自《子虚赋》,现指虚构或不存在之事。
  • 千金买赋 — 传汉武帝重金求得司马相如辞赋,喻文才受高价礼遇。
  • 搜狗百科 - 上海话:baike.sogou.com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