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围绕禅宗思想展开,通过一修禅师与弟子烛光的对话,阐释“无心之茶”的禅意。烛光因创立茶道而闻名,却在被禅师打破茶碗后领悟到不执著于物的真谛。他提出“无心之茶,柳绿花红”,强调茶道与修心的关系在于放下主观成见,以无所住心的境界应对外物,最终完成对茶道的革新。
另一则禅宗公案中,马祖通过拧痛淮海鼻子的方式,引导其体悟“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的心境。淮海从哭泣到大笑的转变,揭示了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当清净面(自然天性)流露时,人无需刻意雕饰,只需保持初心,便能回归本性,如同明镜映物而不留痕迹。
禅宗强调,无论是修行还是生活,都应如“无心之茶”般平淡清凉,不执著于观念或习气。若能以无所住心面对世界,便能如野鸭飞过、茶碗落地一般,让喜怒哀乐自然生灭。这种自然天性的保持,既是修禅的正路,也是获得深层幸福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