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联合国大会上,特朗普的联大超时演讲引发广泛争议。他打破15分钟发言时限,持续57分钟对联合国、北约盟友及多国政策展开系统性批评,并将国内述职模式带入国际场合,凸显其自恋型人格夸大自我价值的特征。通过贬低他国移民政策、否定气候变化共识等言论,反映出对国际规则的无视和现实检验能力的缺失。
与赫鲁晓夫联大皮鞋敲桌事件相比,二者均以戏剧化方式挑战会议礼仪。赫鲁晓夫1960年的行为旨在争夺冷战道德制高点,而特朗普的批评则直接指向联合国权威性挑战,试图通过话语霸权舆论焦点弥补美国霸权结构衰落的现实。两者差异在于,苏联当时仍在联合国框架内博弈,而特朗普的行为加剧了国际秩序系统性批评的声浪。
美国拖欠联合国会费30亿美元、退出多边机制却保留否决权的美式套利行为,暴露其国际领导力的转变。特朗普联大超时演讲与自恋型人格特征相互印证,通过极端言论维系国际政治表演行为,但难以掩盖美国实际影响力的衰退。如同赫鲁晓夫皮鞋敲桌未能阻止苏联解体,特朗普的争议性策略同样无法逆转国际格局演变趋势,反而凸显霸权黄昏期的战略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