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18.三星堆发现残破青铜鸟足铜像,它是拼出来的文物

最近更新: 2025-03-14时长: 05:54
三星堆48个历史之谜大揭秘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三星堆遗址分布区域

# 八号祭祀坑发掘进展

# 青铜鸟足铜像修复

# 跨坑拼接青铜器物

# 青铜器修复工艺研究

# 古蜀祭祀仪式解析

# 古蜀文化特色研究

# 青铜器文物类型分类

三星堆遗址与八号祭祀坑的考古突破
三星堆遗址分布区域位于四川广汉市,面积达12平方公里,距今约3000至5000年。近期八号祭祀坑发掘进展引发关注,该坑出土了400根象牙、近70件青铜人头像及一件蛇身铜人像残件,为研究古蜀文化特色提供了新线索。
青铜器修复与跨坑拼接的发现
考古人员在青铜器修复工艺研究中发现,八号坑的蛇身铜人像残件与1986年二号坑出土的青铜鸟足铜像可实现跨坑拼接青铜器物,两者接口高度吻合。拼接后的完整器物被命名为“鸟族驱身顶尊神像”,其造型奇特,头顶青铜尊、脚踏青铜鸟,推测与古蜀祭祀仪式密切相关。
祭祀仪器的文化意义
鸟族驱身顶尊神像的造型反映了古蜀祭祀仪式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其向后翻折的动作可能对应某种祭祀仪式的特定环节。这一发现打破了此前“一坑一文物”的假设,证实古蜀人将青铜器文物类型分类后,有意打碎并分埋不同祭祀坑,为研究古蜀文化特色提供了新视角。
跨坑拼接对考古研究的启示
跨坑拼接青铜器物的成功案例表明,三星堆遗址分布区域内的祭祀坑可能存在系统性关联。通过青铜器修复工艺研究,未来或能复原更多跨坑拼接的文物,进一步揭示古蜀青铜器文物类型分类体系及冶金技术的演变脉络。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内涵,也为探索古蜀文明提供了突破性依据。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