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与折人在书房中探讨幸福的本质。折人以印章为喻,指出人生价值不在于被他人认可,而在于存在价值的实现方式,如同印章的刻痕无需印泥证明。青年质疑贡献感若无人知晓是否失去意义,折人借烛火回应,强调贡献感的内在本质如同火焰燃烧,无需外界注视,其光热已自然融入世界。
针对阿德勒的贡献感悖论,折人以种子与泥土的关系解释:真正的贡献感是允许自己成为未破土的种子,即便未被歌颂,其存在本身已在滋养生命。当青年追问自由与孤独的关联时,折人以蒲公英为喻,说明自由与羁绊的平衡在于接纳自我散发的星火,每一份付出皆可独立成宇宙。
最终,折人揭示幸福的本质是承认自我认可的光源本质,放下取悦他人的执念。青年顿悟后,发现晨光中野草的露珠虽未被歌颂,却完整映照黎明,印证了存在价值的实现方式无需外求,只需如光源般自然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