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126 来自北方的压力-傅潜怕死不出战

最近更新: 11小时前时长: 06:15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结束五代十国乱象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傅潜避战抗命

# 契丹骑兵快速机动

# 宋军步兵机动劣势

# 宋朝绥靖政策推行

# 镇定高阳关军事部署

# 范廷诏主战请缨

# 朝廷紧急催战命令

# 康保意并州援军

宋辽边境冲突背景
自太宗雍熙北伐失败后,宋朝对北方契丹骑兵快速机动的威胁长期采取绥靖政策推行,主张避免正面冲突。契丹骑兵凭借机动优势频繁侵扰河北、山东等地,劫掠人畜财物,导致宋军步兵机动劣势暴露无遗。咸平二年(999年),契丹主耶律隆绪率兵南下,宋廷虽在镇定高阳关部署八万精兵,但主将傅潜避战抗命,拒不出击。
傅潜避战与部将矛盾
傅潜手握重兵却高挂免战牌,任由契丹骑兵挑衅。部将范廷诏主战请缨,痛斥其贪生怕死,甚至以“老太婆不如”激将,傅潜仍以保全将士为由拒绝出战。面对辽军嚣张气焰,宋军自发制造铁锤等兵器,但傅潜下令严禁请战,甚至威胁违令者斩首。范廷诏联合众将施压未果,直指傅潜“胆小如鼠”,矛盾激化。
朝廷干预与战术调整
朝廷紧急催战命令下达后,傅潜被迫拨付范廷诏一万兵马迎敌。范廷诏质疑兵力不足,傅潜声称“兵在精不在多”,承诺后援接应却无实际行动。范廷诏为防孤军深入,紧急联络并州康保意并州援军支援。此举暴露傅潜指挥失信,也反映宋军在绥靖政策下被动防御的困境,边境持续流血局面未得缓解。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