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骑兵入侵宋朝边境
咸平二年(999年)十二月,契丹骑兵频繁袭扰宋朝边境,屠杀边民、掠夺财物,甚至深入内地。北方告急文书接连传至京城,宋真宗赵恒决定首次御驾亲征北伐,命宰相李畅留守京师,大将王超为先锋,严格遵循皇帝指挥的军事传统。
康宝义全军覆没殉国
澶州视察期间,赵恒鼓舞军民抗敌,突传康宝义战死、所部覆没的噩耗。赵恒悲痛停朝两日,追赠康宝义为侍中,其子孙获封官职,妻母受追封,成为《宋史·忠义传》首位记载的忠臣。
付钱拒战流放房州
赵恒北上至大名府,问责镇边主帅付钱因拒战导致康宝义阵亡。经审讯,付钱贪生怕死罪名确凿,按律当斩,但赵恒法外施恩,将其流放房州;副将张昭允连带流放道州,引发争议。
范廷诏追击契丹军
咸平三年初,契丹军因宋军亲征而撤退。范廷诏率军追击至莫州以东,歼敌万余,夺回被掠财物与百姓。范廷诏、李崇贵等将领因功升职,赵恒盛赞杨延昭守边有功,称其“虎父无犬子”。
杨延昭伏击契丹兵
同年冬,契丹再次南侵,杨延昭以阳山伏击战术诱敌深入,大败敌军。此战使其升任团练使,与杨偲并称“宋军二杨”。契丹人称杨延昭为“杨六郎”,闻其名不战而退。
康宝义家族受封赏
康宝义战死后,朝廷对其家族厚加抚恤,儿孙获刺史、供奉官等职,老母封陈国太夫人,体现宋朝对忠烈将领的褒奖传统,成为边关军民抗敌的精神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