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会晤因乌克兰未获战斧导弹援助演变为激烈争吵。特朗普多次以粗口训斥泽连斯基,要求其接受俄罗斯对顿巴斯地区的控制权,并引用普京的论点施压乌克兰割地求和。此举暴露美国对乌克兰的立场已从盟友转向“说客”,核心目的是通过停火减少对俄乌冲突的投入,以保全自身利益最大化。
特朗普政府的决策受多重因素驱动:一方面,美国国内爆发大规模反政府游行,中期选举压力迫使其亟需通过结束俄乌冲突挽回形象;另一方面,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意图明显。特朗普政府通过加征关税测试全球服从性后,发现需集中资源应对中国崛起,因此试图通过缓和美俄关系,将军事、经济力量转向印太地区,同时分化中俄战略协作。
乌克兰的遭遇凸显美国“利益优先”的本质。美乌矿产协议已使乌克兰资源被掠夺,而停火要求进一步将其作为交易筹码。美国以牺牲盟友利益换取战略收缩,反映出其霸权体系下“棋子国家”的悲剧。乌克兰的困境警示各国依附霸权体系的代价,而中国提出的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方案未被采纳。
美国当前战略调整显露疲态,本土防御开支增速首超印太地区,军事资源转向边境管控等国内议题。特朗普内外强硬政策激化社会矛盾,七百万人游行及“狙击狩猎团”事件预示国内动荡风险。若美国过度聚焦遏制中国而忽视内部矛盾,可能加速其战略收缩期的内部危机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