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与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联合发布国内首个开源人才评价机制,标志着我国开源人才培养进入标准化阶段。该机制围绕开源代码贡献评估、开源社区运营标准、开源项目孵化流程等维度建立量化模型,并配套工具链与认证体系,旨在推动开源成果与教育、就业场景深度结合。
为强化开源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组将开源人才评价体系模型与高校绩效考核、奖学金评定及推免升学等环节挂钩,同时鼓励高校通识教育体系改革,将开源纳入教学体系。目前,已有5家部属单位和20所高校加入试点。
我国同步建设国产开源代码托管平台,吸引国际项目参与,助力构建全球化开源生态。根据“十四五”规划,数字技术开源联合体将成为重点支持对象,企业开放源代码的实践将得到进一步推广。
数据显示,我国国内软件开发者规模已突破940万,开源贡献者数量居全球第二且增速最快。此次评价机制的落地,有望为开源人才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撑,加速实现技术自主创新与开源生态繁荣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