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29.水的七善,得道者的风度|第八章(3)

主播: 谢明语
最近更新: 1天前时长: 08:27
3000分钟逐章逐句讲透老子《道德经》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道家哲学的最高智慧

# 水近道的核心特质

# 水的七种德性修养

# 处柔居下的处世智慧

# 沉静深邃的精神境界

# 广纳包容的博爱胸襟

# 守时守约的诚信准则

中国哲学以道为最高范畴,水的特性最接近道之本质。老子提出"上善若水"的理念,强调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性,并通过水的七善阐述修道者的修养路径。
第一善"善地"体现处柔居下的处世智慧。水贴着大地流动的形态,启示人们需具备谦逊利他的姿态,如同植物向下扎根方能向上生长。这与当下浮躁社会中急功近利的风气形成鲜明对比,强调脚踏实地的重要性。
第二善"心善渊"指向沉静深邃的精神境界。老子以深渊比喻得道者内心状态——深沉宁静不受外扰,反对自我夸耀的浅薄表现。这种充实与空虚并存的状态,如同大海容纳万物而不显波动,暗合道家"大智若愚"的智慧。
关于第三善的版本差异,"雨善人"强调平等滋养万物的博爱,而"雨善天"则扩展为顺应天道、广纳包容的胸襟。两者皆体现道家超越世俗偏私的格局,与"天地不仁"的宇宙观相呼应。
第七善"言善信"聚焦守时守约的诚信准则。通过水有规律的潮汐现象,引申出商业社会亟需的契约精神。对比古今中外履约意识的差异,揭示诚信缺失不仅源于故意违约,更与自我认知偏差密切相关,强调守时守性对构建信任体系的价值。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