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背景与国际协作
缅北滇西反攻战役是抗日战争中打通滇缅公路战略意义的关键行动。1943年,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协作背景下,中、美、英盟军为恢复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制定了盟军亚太战略协作计划。日军第十八师团防线企图封锁滇缅公路,切断中国对外联系,迫使中国抗战陷入孤立。
作战准备与后勤保障
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分别接受美式装备与训练,形成中印后勤保障体系支持作战。驻印军在印度兰姆伽完成整编,强化丛林作战战术与协同能力;滇西远征军则加强山地作战训练。盟军通过修建基地、公路及空中侦察,为缅北丛林作战奠定基础。
主要战役进程
胡康河谷丛林作战中,中国驻印军突破日军第十八师团防线,攻克于邦、孟关等据点,打破日军“丛林作战之王”称号。随后,孟拱河谷战役采用迂回包抄战术,歼灭日军主力,控制缅北要地。密支那攻坚战过程尤为惨烈,中美联合部队通过奇袭机场、坑道作业及空中支援,最终攻克这一交通枢纽。
战役成果与历史影响
缅北滇西反攻战役历时18个月,成功打通滇缅公路,恢复国际援助通道。战役不仅提升中国国际地位,还支援了盟军太平洋战场,加速日军在亚太的溃败。中国驻印军与滇西远征军的协同作战,成为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