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背景与战略价值
1944年,盟军通过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东西两线夹击使德军陷入困境。希特勒为扭转战局,选择地形复杂、防御薄弱的阿登地区发动反击,计划夺取安特卫普港以切断盟军后勤补给线,这一决策成为阿登反击战历史背景的核心。
德军作战计划与初期突破
德军制定代号“守望莱茵”的作战计划,集结25个师、7个装甲师及伪装部队,利用夜间隐蔽调动实现突然袭击。1944年12月16日,德军突袭战术成功突破盟军防线,形成突出部,并制造后勤补给危机,导致美军第106步兵师等部队重大损失。
巴斯托涅战役与盟军反击
巴斯托涅作为交通枢纽成为战役转折点。美军第101空降师在麦考利夫指挥下坚守阵地,拒绝投降。盟军调整战略部署,巴顿第三集团军迅速增援,12月26日解围。天气好转后,盟军反攻战略依托空中优势切断德军补给,南北夹击分割突出部。
德军溃败与战役结局
受恶劣天气影响及燃料短缺制约,德军推进停滞。1945年1月,盟军全面反击,美军第一、第三集团军于乌法利兹会师,切断德军退路。至1月28日,德军溃败撤退过程中损失惨重,被迫退回原防线,阿登反击战以德军战略失败告终,加速了纳粹德国灭亡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