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在《六国论》中剖析六国覆灭原因,指出诸侯国因赂秦而自损实力,导致“赂秦而力亏”的必然结局。六国互丧的根源在于未能联合抗秦,反而以小利妥协,终使“暴秦之欲无厌”,不战而胜负已判。文中强调“积威之劫”的危害,警示统治者应避免重蹈覆辙,以谋臣奇才之力抗衡强权。
杜甫《登岳阳楼》通过“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壮阔景象,抒发孤舟漂泊、亲朋离散的悲凉心境。诗中“戎马关山北”暗指战乱未息,凭栏垂泪的描写将个人际遇与家国命运交织,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
王安石《金陵怀古》以“六朝旧事随流水”勾勒金陵历史兴衰,借“后庭遗曲”讽喻统治者沉溺享乐。通过“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写景,对比“悲恨相续”的王朝更迭,揭示繁华竞逐终成空的历史规律,暗含对当世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