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洋品牌加速推进本土化战略以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奔驰正探讨将GRS车型从美国转移至中国生产,以避免关税壁垒对出口的影响。美国对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部分达104%),导致林肯等品牌出口受阻,而中国通过低关税和自贸区政策(如东盟零关税)吸引外资,形成稳定产业链优势。
中国汽车工业面临利润下滑问题,新能源汽车行业因价格战和虚假宣传(如夸大续航里程)导致行业生态恶化。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出,部分车企使用消费级芯片替代车规级芯片,存在安全隐患。此外,车机系统失控事故频发,引发对技术标准的争议。
国际局势方面,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美国产业链空心化问题凸显,金融与实体产业失衡。中国通过强化军工技术(如六代机试飞)和拓展一带一路市场(如印尼高铁)增强话语权。教育领域,文科专业就业收缩,外语人才需求转向非洲、中东及斯拉夫语系地区。
国内消费市场呈现收缩趋势,房地产市场中非核心学区房价值走低,而一线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仍受追捧。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经营成本压缩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如电视广告激增、房产施工标准降低等现象频发。
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外资品牌如宝马、大众加速与中国企业合作(如华为智能驾驶),同时中国通过政策引导稳定营商环境,吸引跨国企业加大投资。尽管面临短期阵痛,但中国凭借产业链完整性和市场潜力,仍是国际资本布局的核心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