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南部近期受台风“丹纳斯”侵袭,屏东加东外海的漂浮式光伏平台设施遭摧毁,大量聚乙烯材质的支架散落海岸,造成两公里范围的海洋塑料污染。高雄汕尾海滩也发现疑似漂流的光伏浮台残骸,渔民担忧渔网受损及海洋生态危害。该光伏设施由台当局经济部门补助旭东环保科技公司1.35亿新台币建设,原计划作为海上浮台测试项目,但民众质疑其材质抗风浪能力不足,且实验周期未满即被台风破坏,暴露绿能政策争议。
民进党当局回应称实验浮台未安装光电板,但高雄民代罗廷伟揭露项目实际包含1.5兆瓦光电设备。旭东公司负责人承认浮台装置未发电的光电板,与官方说法矛盾。面对舆论批评,台经济部门以“散布谣言”为由威胁报警,被指意图掩盖绿能政策执行问题。
民众质疑旭东公司与民进党存在官商勾结。资料显示,该公司董事长董继续曾与蔡英文密谈,绿营官员卸任后任其独立董事,且其股价随绿能政策推动飙升。类似争议亦出现在嘉义“渔电共生”项目,台风导致光电板散落鱼塘,加剧对绿能设施安全性的担忧。
舆论批评民进党能源政策缺乏可行性,台电亏损与绿能企业暴利形成对比。联合报指出,若当局持续回避监督,台湾恐面临生态破坏与财政掏空风险。此次事件成为绿能政策神话破灭的典型案例,暴露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深层利益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