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宫于7月31日宣布将台湾地区关税税率调整为20%,引发岛内争议。台经济部门负责人郭智辉8月4日与高雄业者闭门会谈时提出“20%关税可再谈”,并试探性询问业者是否愿以4000亿美元对美投资换取税率降低。台经济部门虽紧急澄清称此为“举例说明”,但分析认为此举实为提前铺垫与美方谈判的交换条件,显示民进党当局或被迫接受类似日韩的屈辱性条款,即以巨额投资和利润分配权换取关税优惠。
特朗普政府被曝对台提出两项条件:一是要求台积电入股英特尔49%股权并追加3000亿美元投资;二是要求台湾追加4000亿美元对美投资。此举被指旨在榨干台湾外汇存底,且投资利润90%需留美。台经济部门以日韩案例为参考,暗示台湾可能面临同等压力,包括开放美牛、美猪内脏进口及放宽瘦肉精残留标准等市场开放要求。
台经济部门通过“讨论投资主体”转移决策压力,试图将敏感议题“去政治化”,以温水煮青蛙方式降低社会反弹。但此举可能加速传统产业外移,冲击电器、纺织、钢铁等低毛利率行业,导致失业率上升及新台币汇率升值问题。联合报指出,台湾恐沦为美国重塑贸易秩序的“提款机”,以牺牲经济自主性换取短期税率调整,长期将削弱产业活力与民生福祉。
民进党当局被批以黑箱操作掩盖谈判细节,忽视关税对出口企业和农业的直接影响。台积电投资条件及外汇存底风险暴露台湾在美方强势压力下的被动处境,而当局抗中保台政策进一步忽视民生与企业生存需求,引发岛内民众对经济前景的深度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