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当局近期计划采购近10万架无人机,涵盖军方和行政部门需求。军方意图通过大规模采购提升不对称战力,尤其参考俄乌冲突中无人机的实战应用,计划将无人机装备至基层部队及预备役,为城镇战、消耗战做准备。同时,台军试图通过采购军用商规无人机,结合民用生产线降低成本,包括多轴旋翼和固定翼机型,用于侦察、自杀式攻击及海上监控,呼应美军提出的“无人机地域”作战构想。
行政部门则以“基础设施防卫”为由增购无人机,实际用于扩充后备旅装备。此举也被视为向美方展示防卫决心,迎合美国要求台方提高军费开支的施压。此外,采购计划以岛内民营企业为主,旨在扶持台湾无人机产业,试图将其打造为“非红产业链”支柱,目标2030年产值达400亿新台币,但面临大陆品牌垄断全球市场的挑战。
技术层面,台军计划借鉴俄乌战场的风群战术,通过低成本无人机实施饱和攻击。然而,其无人机技术落后于大陆,抗干扰能力薄弱,且解放军已部署激光防御系统等先进反无人机能力,可高效拦截低端无人机。台军后勤与训练问题亦成隐患,现有设施难以支撑10万架无人机的操控和维护,训练资源不足导致装备闲置风险升高。综合分析,台当局的采购计划更多是政治表态与产业扶持,实际军事效能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