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2026年防务预算规模达到新台币9,49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占其经济生产总值的3.32%。这一台湾防务预算新高不仅突破16年来军费占比3%的关口,更通过合并海巡支出与退役人员工资等新项目,扩大预算范围,被指为迎合美国要求,形成对美军购支出激增的态势。
预算结构显示,武器采购和研发占比达3,484亿新台币,远超人员训练与装备维护费用,导致军费结构失衡问题突出。这种重装备轻维护的分配模式,可能使高价采购的武器因缺乏配套资源而难以形成实际战力。
为支撑高额防务预算,台当局大幅举债扩军隐患显现。2026年举债总额预计达4,000亿新台币,叠加累计债务6.8万亿新台币及劳保基金财务黑洞,台湾地区人均负债恐突破百万新台币。寅吃卯粮财政风险加剧,债务暴雷隐忧持续累积,甚至可能波及数代人。
社会福利开支压缩成为另一焦点。防务支出占比已逼近教科文支出,未来或将超越社会福利成为最大财政项目。这种财政收支失衡危机直接冲击民生领域,如台风救灾因军事演习被搁置,暴露政策导向对民众福祉的负面影响。
分析指出,以武谋独政策导向加剧两岸关系紧张,同时通过常态化特别预算机制掩盖真实债务规模。台当局将税收盈余用于对美军购而非填补劳保基金缺口,进一步凸显其财政分配畸形化,长期恐掏空台湾经济与社会发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