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近期以封面文章分析台湾经济,指出其表面繁荣下隐藏的结构性风险。台湾凭借半导体产业优势及对大陆的贸易顺差,积累了高达6000亿美元的外汇存底,但过度依赖出口导向模式导致新台币汇率被长期低估。新台币汇率低估问题使进口商品价格高企,普通民众生活成本上升,同时推高房价,导致年轻群体生活空间受挤压。
文章批评台湾当局通过压低汇率推动出口,形成“台湾病”经济模式,与依赖自然资源的“荷兰病”类似。这种模式虽短期带来贸易顺差累积,却扭曲资源配置,加剧金融系统风险。台湾传统产业衰退现象显著,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与机床、纺织等传统行业呈现两极分化,约70%制造业从业者未享受经济增长红利。
民进党当局对《经济学人》的“台湾病”诊断表现出强烈抵触,称台湾经济为“模范生”,并将传统产业困境归咎于大陆竞争。然而,台湾外汇存底风险及与美国联合发布的汇率调控声明,被外界视为变相承认汇率操纵争议。分析认为,台湾需正视经济结构性矛盾,调整汇率政策与产业模式,才能实现成果共享与经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