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强基计划招生政策有何新变化

所属专辑: 焦点时刻
最近更新: 18小时前时长: 06:19
焦点时刻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强基计划招生政策优化

# 新增智能科学方向

# 校考笔试科目调整

# 个性化培养模式创新

# 本研衔接动态考核机制

# 国家战略急需领域聚焦

# 基础学科交叉研究强化

# 动态考核分流机制完善

# 校企协同科研实践深化

招生政策与新增专业方向
强基计划招生政策持续优化,2025年新增多个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专业方向。南京大学新增智能科学和电子科学方向,依托人工智能学院和集成电路学院,培养智能科学、信息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基础研究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电子科学、飞行器制造工程、空间材料及量子信息方向,招生计划扩至280人,聚焦关键领域与前沿学科。
校考环节与选拔改革
多所高校调整校考环节,北京大学将笔试科目按专业组划分:第一组和医学组考数理化,第二组考语文、英语和历史。改革旨在更精准选拔适配基础学科研究潜力的学生,注重学科交叉与综合能力评估。
个性化培养与科研资源支持
试点高校推行学院制、小班化、导师制等培养模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施完全学分制和多维度集体导师制,允许学生选修与培养方向相关的课程,并开放实验室资源支持科教协同项目。西北工业大学通过校企协同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强基班学生获国家级奖项及科研项目比例显著提升。
本研衔接与动态考核机制
同济大学采用“2+1+X”培养模式,前三年强化专业基础与辅修课程,第四年衔接研究生培养,通过动态考核分流学业成果。学生可根据中期考核结果选择仅获学士学位,或衔接硕士、博士学位。该机制为学生学术发展提供灵活路径,同时确保培养质量。
实施成效与未来方向
强基计划实施以来,已培养一批在基础学科领域表现优异的学生,超半数2021级毕业生获国家奖学金。政策持续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结合高校特色优化专业布局,强化校企协同与国际化交流,为关键领域输送高水平研究人才。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