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美人工智能科技雄安有限公司宣称研发的人工智能治病机器人引发争议。公司董事长郑奎飞在展会上推广其产品,称通过“快速身体指标检测”机器人触摸耳朵,一分钟可获取人体400多项指标;另一款人形量子机器人技术产品则号称能通过握手实现“细胞磁化修复技术”,甚至声称搭载“纳米修复技术应用”可改善健康数据。此外,该公司还推出所谓“量子测前世机器人”,宣称能检测用户的前世今生,被专家质疑为“违反科学常识宣传”。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专家梁正指出,此类功能违背科学原理,若属实需获诺奖级认证。工商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7月,仅7名员工,且未查询到其宣称的未备案医疗机器人相关资质。法律界认为,其行为已涉嫌人工智能虚假广告,市场监管部门需介入核查。
北京邮电大学专家谢永江建议,打击虚假广告机构需联合网络平台清理不实信息。目前,该公司仍在社交媒体宣传产品功能,引发公众对人工智能领域炒作乱象的担忧。行业呼吁理性看待技术发展,避免被夸大宣传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