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短视频平台成为健康科普的重要传播渠道。数据显示,全国超92%的网络视听用户通过短视频接触健康科普内容,63%的观众已养成定期关注健康科普账号的习惯。然而,医疗科普领域存在乱象,如江西郑某因轻信短视频推荐自行购买“特效药”,最终确诊冠心病需手术治疗,暴露了非专业科普的危害性。
针对乱象,监管部门出台《医疗广告认定指南》,明确将假借医疗科普名义推介诊疗技术、附加药械购买入口等行为纳入变相医疗广告范畴。法律专家指出,需通过多层级监管机制,对科普者、MCN机构和平台实施联动问责。
短视频平台近期加强治理行动。快手推出创作者信用管理体系,小红书倡导医疗内容去营销化,抖音清理683名资质造假医生账号,封禁1200余个违规导流账号。数据显示,平台累计处理低质医疗科普视频超50万条。
专家强调,优质医疗科普应依托医务人员及医疗机构。建议通过激励机制提升医务人员科普创作能力,并优化内容吸引力以匹配公众需求。医疗科普本质是民生服务,需持续强化监管、落实平台责任、推动专业力量参与,最终实现“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