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过敏的主要诱因包括花粉传播和螨虫回潮。浙江大学专家指出,秋季蒿草等植物释放的杂草花粉表面多孔,携带大量致敏蛋白,易穿透鼻腔屏障引发免疫系统误判,导致鼻塞、咳嗽等症状。此外,夏季空调使用和湿热环境加剧螨虫滋生,成为鼻炎重要过敏源。
气温波动会加重鼻腔粘膜损伤,导致上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昼夜温差使鼻黏膜反复收缩舒张,类似“橡皮筋过度拉伸”,增加过敏反应风险。此时若合并感冒或病毒感染,更易诱发过敏症状。
过敏与感冒可通过症状区分:过敏以眼鼻瘙痒为主,无全身乏力或发热;感冒则伴随头痛、疲劳且病程较短。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红斑、荨麻疹或过敏性结膜炎,甚至因鼻塞引发睡眠障碍和情绪波动。
专家强调,秋季过敏需规范治疗,不可忽视。长期未控制的过敏可能进展为哮喘、鼻窦炎或中耳炎等严重并发症。科学应对需结合环境控制、过敏源规避及针对性药物治疗,避免症状反复或加重。